深入解析ERP(企業資源計劃)領域的十大核心術語,并結合其在不同行業中的應用場景及數字化轉型中的關鍵作用,為從業者提供系統性的認知框架。
1. BOM(物料清單,Bill of Materials) 定義:
描述產品組成的結構化清單,包含原材料、零部件、半成品及用量關系。
行業應用:
制造業: 多層級BOM(如汽車行業包含10+層級) 快消行業: 配方型BOM(食品行業的原料配比保密管理) 數字化價值:
支持MRP運算、成本核算、生產追溯,與PLM(產品生命周期管理)集成,實現設計→生產數據貫通。
2. SCM(供應鏈管理,Supply Chain Management) 核心功能:
需求預測、采購管理、物流優化、供應商協同。
技術升級:
智能預測: AI算法預測需求準確率提升30%+ 區塊鏈應用: 實現供應鏈透明化(如藥品溯源) 案例:
某零售企業通過SCM優化庫存周轉率從5次/年提升至8次/年。
3. MIS(管理信息系統,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) 定位:
ERP的前身,聚焦基礎數據管理(財務、人事、庫存)。
與ERP區別:
維度 MIS ERP
范圍 部門級 企業級+供應鏈協同
實時性 批次處理 實時數據流
集成度 模塊獨立 全流程集成
4. MES(制造執行系統,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) 核心價值:
填補ERP與車間設備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實時監控生產進度、設備狀態、質量數據。
關鍵模塊:
工單派發、在制品追蹤、異常報警、OEE計算。
工業4.0角色:
與IIoT(工業物聯網)結合,實現數字孿生車間。
5. MRP(物料需求計劃,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) 運算邏輯:
凈需求 = 毛需求 - 可用庫存 + 安全庫存。
輸入要素:
主生產計劃(MPS)、BOM層級關系、庫存狀態與采購提前期。
常見問題:
“辣雞進辣雞出”(GIGO):基礎數據不準導致運算失效。
6. CRM(客戶關系管理,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) 演進方向:
傳統CRM: 客戶信息管理、銷售漏斗跟蹤 智能CRM: 客戶畫像(RFM模型)、預測性銷售(基于行為數據分析) 數據融合:
與ERP財務數據聯動,評估客戶利潤貢獻度。
7. EAM(企業資產管理,Enterprise Asset Management) 管理范圍:
設備臺賬、預防性維護、備件庫存、能耗監控。
價值量化:
MTTR(平均修復時間)降低40%,設備壽命延長15-20%。
新技術整合:
振動傳感器+AI預測設備故障(準確率≥85%)。
8. PDM(產品數據管理,Product Data Management) 核心功能:
圖紙版本控制、設計變更管理、BOM生成。
與PLM區別:
PDM側重設計數據管理,PLM覆蓋產品全生命周期(概念→退市)。
協同場景:
跨國團隊在線協作設計(如汽車3D模型評審)。
9. BPR(業務流程重組,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) 實施階段:
流程診斷(價值流圖分析)、痛點識別(客戶投訴/效率瓶頸)、重新設計(ESIA法:清除/簡化/整合/自動化)、ERP系統固化。
失敗警示:
70%的BPR項目因忽視組織變革管理而失敗。
10. WMS(倉庫管理系統,Warehouse Management System) 智能升級:
自動化設備集成:AGV、自動分揀線、無人叉車。
AI優化策略:
庫位動態分配(減少揀貨路徑30%+)、波次合并(提升打包效率50%)。
數據價值:
庫存準確率從90%提升至99.9%,周轉率提升20-35%。
行業應用差異 行業 核心ERP模塊 關鍵術語
制造業 MES+MRP+EAM BOM/OEE/設備稼動率
零售業 SCM+WMS+CRM 庫存周轉率/客戶復購率
建筑業 PDM+EAM 項目BOM/設備利用率
醫療行業 CRM+SCM 供應商合規性/患者滿意度
數字化轉型中的術語演進 從MRP到MRP II: 增加財務、人力資源集成,形成閉環管理。 從ERP到ERP II: 擴展至供應鏈協同、電子商務、移動應用。 從MES到MOM: 制造運營管理(MOM)涵蓋質量、倉儲等更廣領域。 掌握這十大術語,意味著獲得解讀企業數字化運營的“密碼”。在實際工作中,需注意:
術語≠功能模塊: 如BOM既是數據基礎,也影響MRP、成本核算等多個系統。 系統間集成: ERP與MES/CRM/WMS的數據交互決定整體效能。 持續進化: 云ERP、AI賦能的預測性供應鏈正在重構傳統概念邊界。 通過術語理解業務邏輯,通過系統落地管理思想——這才是ERP從業者的核心競爭力。 |